面对严酷现实,仍不放弃对美好的坚持。在二战集中营里,一位父亲用伟大的父爱,不放弃对爱人对儿子的鼓励与支持。一声爱语:“早安,公主!”,成为一句温情的谎言,而为儿子编织的一个谎言:“孩子,这是一场游戏,赢的人可以拿奖品。”作为父亲,以结束自己性命的残酷“游戏”,兑现给了儿子一个亲赐的恩典:奖品是真正的坦克。
看完《美丽人生》后的第一个反应,我就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现在我们怎样做父亲。
这部上映于年的意大利电影,以一个令人捧腹又催人泪下的爱的故事,把我们带进了残酷的纳粹集中营……集中营其实就是残酷现实的浓缩,是人类残忍本性的聚焦点。从这里出发,《美丽人生》用幽默告诉我们:美丽的人生注定是在苦难中呈现人生的美丽。
当一排罪恶的子弹像打穿我心脏一样,主人公基多于瞬息间死于非命,血腥的红光又一次在人类历史的册页上溅起。冷漠的人完全可以说,这是条不起眼的、卑微小人物的命。基多曾是叔叔酒店里的侍应生,经营过一个小书店。他十分善良、纯朴、多情又傻气十足。但是他的死,尤其作为父亲之死,却赢得了无数人的震惊与哀伤。
据说当年贝里尼带着他的这部《美丽人生》去参加第51届坎城影展试片时,观众个个都是含泪出场的。
人生如戏,成年人容易知晓其含义。而当基多与年幼的儿子关在集中营之后,他的妻子也因爱夫爱子被关在另一处,作为父亲,他要把这一场残酷无比的游戏,为无辜的孩子演绎出光彩人生的现实童话,让孩子免受灾难现实的玷污,尽量多给他童年的快乐与天真。这需要一种多么难得的爱,负着沉勇、坚韧与睿智的大爱。他恰是鲁迅说的那种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的父亲。基多至死在儿子眼里留下的最后一瞥,依然是快乐、是坚定、是富含精神之美的幽默!
《美丽人生》片段
▼
鲁迅说: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
Ο我现在心以为然的道理,极其简单。便是依据生物界的现象,一,要保存生命;二,要延续这生命;三,要发展这生命(就是进化)。生物都这样做,父亲也就是这样做。
Ο无论何国何人,大都承认"爱己"是一件应当的事。这便是保存生命的要义,也就是继续生命的根基。因为将来的运命,早在现在决定,故父母的缺点,便是子孙灭亡的伏线,生命的危机。……许多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也可以传之子孙,而且久而久之,连社会都蒙着影响。
Ο独有"爱"是真的。……因为父母生了子女,同时又有天性的爱,这爱又很深广很长久,不会即离。现在世界没有大同,相爱还有差等,子女对于父母,也便最爱,最关切,不会即离。
Ο总而言之,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很不易做;而在中国尤不易做。中国觉醒的人,为想随顺长者解放幼者,便须一面清结旧帐,一面开辟新路。就是开首所说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是一件极伟大的要紧的事,也是一件极困苦艰难的事。
——(全文原载年11月1日"新青年"6卷6号)
片中配乐也堪称经典,是奥芬巴赫著名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一首歌:《船歌—美丽的夜,爱情的夜》,它重复出现了两次,一次写实、一次升华,第一次是基多邂逅心仪的“公主”黛丽后,在剧场观看这部歌剧,伴随优美的音乐,也唤起他对美好爱情的憧憬;第二次是基多无意中看到一张唱片上有这部歌剧音乐,把它放到唱机上,通过扩音机的传播,他要让同在集中营的爱人黛丽也听到……这种人生之航的况味,是该片的匠心处,瞬间击中内心,不禁泪目……
美丽的夜,爱情的夜,
天空中星光闪烁,
它像醉汉张开笑脸……
歌声随风飞,带走了愁思万千……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是奥芬巴赫这个最多产的快笔头作曲家(往往一星期就能写出一部新作品)一生中最著名的作品,其中这一支《船歌—美丽的夜,爱情的夜》也是今天最广为人知,经常能听到的。但恰恰最少人知道的是,这部难得经年累月倾注了他全部才智的杰作,并没有在他活着的时候看到,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他一直在和死神赛跑,请求巴黎喜歌剧院总监加紧排练这部接近完成的作品时,他说:“我的时间不多了,唯一的愿望是能够看到第一晚的演出。”令人遗憾的是,在他逝世后,这个第部作品才搬上舞台,并且还把它给弄糟了,删掉了整整一幕(第二幕)。
《船歌—美丽的夜,爱情的夜》,是《霍夫曼的故事》第三幕中的一首主题歌。原名就叫《船歌—美丽的夜,爱情的夜》,在同一幕中反复出现三次。由于它按照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节拍写成,伴奏部分采用有规律的6/8拍荡桨节奏,曲调十分优美,因此给人印象很深。时间一久,大家习惯把它简称为《船歌》,所以现在人们还在唱这首歌和用各种器乐曲形式传播时,也都用《船歌》取代原来的歌名了。
美丽的夜,爱情的夜,
天空中星光闪烁,
告别幸福时刻,时光不再返回。
飘逸微风轻轻吹,风轻轻吹……
面对人世灾厄,幽它一默,或许让我们学会怎样做基多那样的父亲。
本文为本号作者青谷原创文章,未经许可,严禁转载。摄诗书店每日好书优惠推荐《造就电影的时刻》[英]大为汤普森识别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duoa.com/jdffz/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