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基多  > 加的夫发展 > 正文 > 正文

农药60个经典农药配方,防虫治病效果特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1/3/15 10:33:29

对于一些农药品种来说,合理的进行混配,能够起到提高防效、减少用药量、降低人工成本的良好效果,今天向大家介绍一些实用的农药混配处方,以供广大农友参考。

1、克菌丹与枯草芽孢杆菌混配,能够显著防治作物重茬连作病害;

2、申嗪霉素与井蜡芽混配,可防治瓜类作物的蔓枯病、枯萎病;

3、氟硅唑与有机铜混配涂抹,能加快瓜类蔓枯病愈合速度;

4、吡唑醚菌酯与噻呋酰胺混配,延长柑橘沙皮病药效期;

5、水合霉素与恶霉灵或甲硫或恶霉灵混配,能防治多种作物根部病害;

6、防治霜霉、疫病的常规药剂与有机铜制剂混配,可以提高药效50%以上;

7、有机铜制剂与苯甲咪鲜胺、碘液混配,能够有效防治黄瓜靶斑病;

8、咪鲜胺与异菌脲混配,防治叶类菜的叶斑病、炭疽病有显著效果。

9、阿维菌素与44%丙氯混配,可以有效防治水稻螟虫;

10、甲维盐和虫酰肼混配,能够延长夜蛾类害虫的防治药效期;

11、甲维盐与杀铃脲混配,能够有效防治水稻卷叶螟和果树食心虫;

12、螺虫乙酯与阿维菌素混配,在防治梨木虱有很好的效果;

13、阿维菌素与螺虫乙酯混配,对于防治白粉虱、蚜虫、蓟马效果显著;

14、甲维盐与虫螨腈混配,具有虫螨双杀的作用;

15、螺虫乙酯与噻嗪酮或者毒死蜱混配,防治蚧壳虫既安全又高效;

16、杀虫单与毒死蜱混配,能大幅提生姜钻心虫防治药效;

17、哒螨灵与噻虫嗪混配,防治跳甲虫;

18、阿维与灭蝇胺混配,能够防治潜叶蛾虫害;

19、噻虫嗪与联苯菊酯混配灌根,防治地蛆、韭蛆效果显著;

20、阿维与哒螨灵或三唑锡、联苯井脂混配,能够防治果树红蜘蛛和白蜘蛛;

21、氯虫苯甲酰胺与毒死蜱混配,可以有效防治夜蛾;

22、乙氧氟草醚与二甲戊灵混配,在灭杀幼草、防治阔叶和禾本草有显著效果。

23、40%咪鲜胺三环唑加稻瘟灵喷雾,防治稻瘟病效果显著;

24、水稻僵苗:先排干田水,用80%噁霉灵.福美双20克加磷酸二氢钾30克叶面喷施,促进恢复正常生长。

25、水稻细菌性基腐病:建议用3%中生菌素倍、或20%噻菌铜倍、或者20%叶枯唑倍等喷雾防治。

26、水稻生理性黄化:建议用80%噁霉灵.福美双20克加磷酸二氢钾30克叶面喷施,结合每亩追施10公斤尿素加10公斤氯化钾,促进恢复正常生长。

27、水稻硫化氢气体中毒:建议先排干田水,用80%噁霉灵.福美双20克加磷酸二氢钾30克叶面喷施,可有效促进恢复正常生长发育。

28、甜菜、斜纹夜蛾:甲维盐+虫酰肼,效果不错。

29、水稻赤枯病:先排干田水,用18%苯甲.丙环唑20克加磷酸二氢钾30克叶面喷施,促进恢复正常生长。稻田莎草科杂草,灭草松相对防效最好,阔叶杂草搭配二甲四氯效果不错。

30、果树高抗性红蜘蛛:阿维+哒螨灵/螺螨酯+橙皮精油,2小时见效。

31、花生疮痂病:建议发病初期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或10%苯咪甲环唑1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倍液等药物轮换交替喷雾防治。

32、甜瓜蔓枯病:使用甲基硫菌灵加苯醚甲环唑或嘧菌脂喷雾处理。也可以使用乙蒜素涂抹患处处理。

33、蓟马:建议使用5%甲维盐+橙皮精油,效果不错。或者联苯菊酯或啶虫脒或乙基多杀菌素等药物加有机硅轮换交替喷雾处理。最好在清晨或傍晚蓟马活动频繁时期使用。

34、豆荚螟: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或甲维盐或氯虫苯甲酰胺或苏云金杆菌等药物轮换交替喷雾处理。具体用量参照包装说明使用。

35、花生叶斑病:建议在发病初期使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倍液或40%氟硅唑乳油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倍液轮换交替喷雾防治。10天左右用药一次,连续用药2-3次。

36、辣椒脐腐病:建议加强水分管理,保持土壤湿润,并注意控制氮肥,同时结合叶面喷施糖醇钙或螯合钙加海藻酸或腐植酸或氨基酸加碧护或芸苔素,促根壮苗,增强抗逆性抗病性,同时防治防治好其它病虫害影响,可以有效预防脐腐病发生。

37、油菜菌核病:要在油菜盛花初期、盛花期各防治1次,盛花期药后7-10天再补治1次。防治药剂可选用菌核净,或腐霉利,或咪鲜胺,或啶酰菌胺。机动喷雾器兑水30千克,手动喷雾器兑水60千克,在下午对准油菜全株上下均匀喷雾。过早用药或施药次数不足对最终病情控制效果都不理想。

38、娃娃菜霜霉病:及时选用阿米西达倍液或50%烯酰吗啉40-60克或72.2%霜霉威盐酸盐80-克轮换交替喷施防治,也可选用霜脲锰锌、克露、霜霉疫净、银法利,抑快净、氰霜唑、寡雄腐霉、恶唑菌酮等不同药剂,对准叶片正反两面喷施防治,视病情7天一次。

39、西红柿灰霉病:可以用异菌脲,腐霉利,嘧霉胺,氨基嘧霉胺,啶菌恶唑,木霉菌等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次,即摘除病叶,病果,装口袋带出棚外。结合烟剂,增温降湿综合防治。

40、大白菜黑腐病:用农用链霉素中生菌素,噻菌铜,喹啉铜,氯溴异氰尿酸,可杀得。等交替用药间隔4-5天,连打3遍。

41、辣椒炭疽病:叶上出现水浸状褪绿斑,圆形或近圆形,中央灰白色,有轮纹黑色小点,边缘褐色。成熟果的病斑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水浸状,病部凹陷,有隆起轮纹,密生小黑点。茎及果柄病斑褐色凹陷,表皮易破裂。可用炭疽福美,氟硅唑,咪鲜胺,等喷雾防治,间隔5-7天连喷2-3遍。

42、辣椒白星病:叶片病斑初期表现为圆形或近圆形边缘为深褐色的小斑点,稍隆起,中央白色或灰白色,,有时病斑穿孔。可用氟硅唑,可杀得,喹啉铜,苯甲嘧菌酯等,喷雾防治。

43、螺虫乙酯+噻虫啉:该配方是防治白粉虱、烟粉虱的一把好手。在白粉虱、烟粉虱发生始盛期,可用22%螺虫乙酯+40%噻虫啉悬浮剂40毫升/亩喷雾,具备独特的双向传导功能,可有效到达植株体各个部位,杀虫谱广,兼杀成虫和若虫,对粉虱击倒速度快,持效期可达8周。

44、螺虫乙酯+呋虫胺:该配方被称为蚧壳虫的终结者,在蚧壳虫若虫分散转移期,分泌蜡粉形成介壳之前,可用22.4%螺虫乙酯悬浮剂+20%呋虫胺可溶性粒剂倍液喷雾,该配方作用速度快,可穿透叶片蜡质层实现渗透层移,并很快达到叶片反面,向上传导,可达到正打反死,杀虫彻底的效果,有效降低害虫基数,持效期4周左右。

45、氟啶虫胺腈+乙基多杀菌素:防治盲蝽、蝽象、粉虱、蚧壳虫、飞虱、某些木虱、蓟马等多种刺吸式害虫有特效,药后4小时,害虫死亡率99%。推荐使用浓度为2倍液,喷雾要均匀周到。

46、乙基多杀菌素+甲氧虫酰肼:对水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有较好防效。在幼虫1~2龄高峰期倍液喷雾施药,药后10天防效仍达98.40%。

47、噻虫嗪悬浮种衣剂+溴氰虫酰胺悬浮剂:对玉米蓟马、飞虱、蛴螬等害虫特效,在玉米、小麦播种前拌种处理,对蛴螬防效可达81.36%。对蓟马防效可达87%,有效期可达50天。

48、防治根结线虫:41.7%氟吡菌酰胺悬浮剂蘸根或灌根,防治根结线虫病效果突出。

49、防治稻纵卷叶螟:1.8%阿维菌素乳油+丙溴磷乳油+氟铃脲,防治稻纵卷叶螟、玉米螟等害虫效果特好。

50、防治白粉虱:20%呋虫胺悬浮剂+20%哒螨灵可湿性粉剂,防治白粉虱效果好。

51、防治瓜蚜:可用烯啶吡蚜酮+有机硅,防治瓜蚜效果突出。

52、防治炭疽病:25%咪鲜胺乳油+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防治蔬菜炭疽病、瓜类蔓枯病、叶斑病等病害效果好。

53、防治病毒病:5.9%辛菌胺吗啉胍+70%啶虫脒+0.%芸苔素内酯,在病毒病发生严重时喷雾防治,效果突出。

54、防治晚疫病:70%代森锌+50%烯酰吗啉,防治蔬菜晚疫病效果好。

55、防治葡萄黑痘病:用25%苯甲溴菌腈+70%代森联,防治葡萄黑痘病效果突出。

56、防治靶斑病:可用50%嘧菌酯+25%吡唑醚菌酯+70%代森联,防治瓜类靶斑病效果突出。

57、预防西瓜裂果:在西瓜坐果后,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喷2次,即可防治灰霉病发生,又可防治裂果。

58、辣椒膨大拉长:在辣椒坐果后,可用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复硝酚钠,可促进辣椒膨大和拉长。

59、防辣椒落花落果:在辣椒开花坐果期,可用25%丙环唑乳油+硼肥+复硝酚钠喷2次,可防治辣椒落花落果。

60、白粉虱、烟粉虱小配方:哒螨灵+呋虫胺+有机硅,打叶子背面,你想让它不死都难。

《大棚黄瓜根结线虫病因及防治方法详解》

根结线虫病在各乡镇黄瓜棚区都较为普遍,它不仅影响黄瓜的正常生长发育,还可以加剧枯萎病等病害的发生,一直是棚友们头疼的一种病害。

这几年随着日光温室及冷棚等设施蔬菜栽培面积和种植年限的不断增加,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呈逐年加重趋势。据2近几年市植保站调查数据表明,黄瓜根结线虫病在黄瓜大棚,特别是多年的老棚发生较重,棚室死苗率一般为11%-28%。我们结合多年的一线实践经验及连续2年对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相关研究,就黄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及防治谈几点看法,供广大菜农棚友们参考。

一、症状 

  本病仅发生于根部,以侧根及须根最易受害,一般地上部分没有明显症状。根部受害后可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瘤状根结初期白色而光滑,后转呈黄褐色至黑褐色,表面粗糙乃至龟裂,严重时腐烂。根瘤外观无病症,剖检根结内部,可见到比针头稍大的白色梨状体,为病原雌线虫体,也是确诊本病的一个标准。病株地上部分前期症状不明显,随着根部受害的加重,其表现为叶片发黄,似缺水缺肥呈萎蔫状,生长减缓,植株衰弱,结瓜不良,严重者植株发育不良,有的甚至全田枯死。此外,感染根结线虫后,黄瓜本身对其他病害的抗性也明显减弱。二、病原

  黄瓜根结线虫病由线虫纲的根结线虫属线虫侵染所致。经放大镜观察,病原线虫雌雄异型,幼虫呈细长蠕虫状,雌成虫固定寄生在根内,膨大呈梨形或球形,前端尖,乳白色,大小0.44-1.59毫米×0.26-0.81毫米,解剖根结或根瘤则肉眼可见。雄成虫呈线状,无色透明,尾稍钝圆,大小1-1.5毫米×0.03-0.04毫米,主要生活在土中。根结线虫以在土壤温度25℃-30℃、土壤持水量40%左右时发育最适宜。   三、传播途径

  根结线虫以2龄幼虫或卵在土中越冬。借助雨水、灌溉水传播,从幼嫩根尖侵入,直至发育为成虫,成为内寄生线虫。在其取食的同时,分泌刺激物,刺激根细胞增大和增殖,形成根结或根瘤。初侵染源为病土、病苗及灌溉水,远距离移动和传播则依靠流水、风、带病的种子、病土搬运、农机具沾带的病残体以及人的各项农事操作。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1.土壤和地势与发病的关系。根结线虫是好气性的,凡土壤潮湿、黏质土壤、结构板结等均不利根结线虫活动,故发病较轻。反之,地势高燥、结构疏松、含盐量低而呈中性反应的沙质土壤,都适宜于根结线虫的活动,因而发病重。   2.耕作制度与发病的关系。连作地发病重,连作时间越长,受害愈严重。发病地如长期浸水4个月,可使土中线虫全部死亡。   3.温、湿度与发病的关系。根结线虫适宜的繁殖温度是25℃-30℃,低于5℃或高于40℃则活动较少,在55℃条件下持续10分钟则可致死。一般来说,适合蔬菜生长的土壤湿度条件也适合根结线虫,适宜湿度40%-70%。   4.耕翻与发病的关系。根结线虫多分布在土表层下20厘米,特别是在3-9厘米内最多。因为病原线虫的活动性不强,而且土层越深透气性越差,不适宜于病原线虫生活。如将表层土壤深翻后,大量虫体从上层翻到底层,不仅可以消灭一部分越冬的虫源,同时耕翻后表层土壤疏松,日晒后易干燥,不利线虫活动,虫源也相对减少。

五、防治方法

  应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植保方针,遵循“以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黄瓜根结线虫病的综合防治。   1.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土壤线虫量,减轻病害的发生,若能实行2-3年轮作,效果更显著。最好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因禾本科作物不会发生根结线虫病。无病土育苗和深翻土壤,也可有效地防治根结线虫病的发生发展。   2.加强田间管理。彻底处理病残株,集中烧毁或深埋,压低虫源基数。合理施肥和灌水,对病株有延迟其症状表现的作用或减轻损失。播前深耕,通过深耕深翻把分布在表土层的线虫翻到土壤深处。增施有机肥,可增加根系发达强度和韧性,提高植株的抗性和耐性。   3.水淹杀虫。对重病田进行灌水,使线虫缺氧窒息而死,水深10-15厘米,保持4个月。   4.土壤消毒。主要用于苗床,选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颗粒剂,药剂在播种前2-3周施于离表土15-25厘米深的土中。施药前保持湿润,施药后覆土压实,以达到熏蒸杀虫的目的。   5.药剂灌根。黄瓜生长期初显症状时用1.8%阿维菌素乳油或乐斯本乳油对水稀释成-1倍液灌根防治,也可用50%辛硫磷乳油1倍液灌根。   6.高温杀虫。土壤5厘米深处的地温白天达60℃-70℃,10厘米深处的地温达30℃-40℃,即可有效杀灭各种虫态的线虫。一般7-8月在灌水后,用塑料薄膜平铺于地面、压实,保持10-15天可达到杀虫的效果。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duoa.com/jdffz/6886.html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基多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