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的影评活动主题是“二战”,为了纪念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世界上关于二战的影片太多了,从上世界0年代至今关于二战的影片就没有停止拍摄,描写战争残酷的,描写人性的,反战的等等可谓是五花八门,但在本文中我是按照拍摄影片的国家分类,点评一些经典的二战影片。
美国
《拯救大兵瑞恩》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拍摄的经典二战影片。我认为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人性与拯救。
影片的战争场面非常的真实非常的血腥与残酷,这种真实深刻的刻画出了人类对于战争和死亡的本能的恐惧。它一刀见血地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同时也更能衬托出人性。
八个人,前往危机四伏的战争腹地,只为了寻找一个或许还活着的人,值得吗?如果用数学来说肯定不值得,但是人类从来不会这么计算,这不是数学题,是人性,是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拯救与牺牲。影片中小分队去拯救母亲的最后一个儿子,这是一个国家对于为祖国作出巨大贡献的人的一种人性关怀。这也是美国的国家观念,国家的存在是为每个人服务,只有将个体生命和个人幸福视为至尊价值的国家,人民才值得去捍卫她,才值得为她而战甚至献出生命。所以电影里他们8个人拯救的不只是一个母亲的希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希望。
想比于国产影片中应用的烈士,壮烈的牺牲,默默的奉献,拯救大兵瑞恩,一下子抓住了人的内心。对于在现实中美国会不会对每一个“瑞恩”都采取营救行动,不得而知。但是就这部电影,不管它是对美军的歌颂片,还是美国战略上的文化渗透,只从电影情节角度来说,它是感人且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辛德勒名单》《辛德勒的名单》深刻地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犹太人的恐怖罪行,并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的思想的严肃性和非凡的艺术表现力都达到了几乎令人难以超越的深度。这是奥斯卡奖评委会对本片的评价,也是对影片的最大肯定。
斯皮尔伯格在拍摄本片的时候,每天都要流下热泪,在影片拍摄过程中,斯皮尔伯格不止一次因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而迫使拍摄中途停止。当他用手势指挥群众演员--健康的到右边,有病的到左边时,他感到自己就像纳粹党徒;当他指挥剃光妇女的头发、剥光她们的衣裤,把她们像牲口一样赶来赶去时,他的心都要碎了。他说:这是我一生中最可怕的经历。几个星期里,他不和剧组里的德籍演员握手,不向那些身着纳粹军服的扮演演员打招呼,他以为自己就生活在当年的纳粹集中营里。
对于这样一部影片用语言去描绘它是很乏力的,我曾经想写集中营中的残酷、纳粹的残忍、犹太人的坚韧以及对生存的渴求,还有整部影片那一抹红衣的震撼及痛心。但是当提笔想写的时候发下这些东西其实没有多少意义,这部影片不需要我讲述这些,而是需要你去看,用你的心去看。只因为这是一部用生命去拍摄的电影!
顺道提一下,中国也有一位帮助犹太人被称为“东方辛德勒”的外交官名字叫何凤山,他签发的“生命签证”拯救了至少数千犹太人。
最后作为同样在二战时期深受屠杀迫害的中华民族来说,我们看这部影片更是感同身受。相比二战期间万犹太人被屠杀,中国抗战期间伤亡军民达万人,其中军队伤亡万人,平民万人。
《大独裁者》本片旨在表达民主和良知,生动的表现了纳粹主义的丑恶,描写了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影片很多镜头非常的经典。影片仍然采用卓别林一贯的喜剧风格讽刺战争狂人的丑陋可笑的嘴脸。
影片结尾部分的演说存在着一定的争议,和整部影片的风格不符合,但是个人认为整部影片都是在酝酿为了最后演讲而爆发,这不是艺术上的遗憾而是人性的光辉,影片是年开始拍摄的,二战还没有开始,但卓别林已经看穿了希特勒和纳粹主义的本质,他最后的演讲抛开了角色,义正言辞的道出心声,呼唤民主与良知。可以影片结尾的演讲是卓别林一生最精彩的演说。
《卡萨布兰卡》本片和《乱世佳人》、《魂断蓝桥》一起被称为电影史上三大凄美不朽爱情影片。经典的爱情影片有很多,耳熟能详《罗马假日》、《泰坦尼克号》等等也都非常的好,但是就评价来说始终不如这三部影片的原因我认为还是和时代背景有关,《卡萨布兰卡》是讲述二战时期的,《乱世佳人》是南北战争时期的,《魂断蓝桥》是一战时的故事背景。
没有谍影重重,没有恐怖威胁,没绝症、没失忆,没家族纠纷、没政治纠葛就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但又蕴含着战争、国家、民族、正义、自由、忠诚、友谊这些元素与爱情混杂一起组成了这个感人至深而又身不由己的凄美爱情故事。一生之中一定要看的电影之一,没看过的人一定要看,不用我去讲解剧情或者说些经典对白,只需要去看就好了。
德国
《从海底出击》最好的海战电影,影片完全表现出真实的战争,没有宣传鼓动,只有枯燥、乏味、沉闷、压抑、无聊、平淡,全是在描述潜艇上官兵在二战时期的日常活动和遭遇,真实的将战争的残酷放到了观众眼前。
导演在影片中表现的是战争中的军人,片中没有一个是主角,所有人都是主角,导演将每个人物都表现的有血有肉。在战争中士兵们只是服从命令,他们想要为国争光,他们在得知此一去几无生还的可能性时。沮丧至极后仍不得不赴死。无论正义邪恶,战争中所有人都是受害者。导演想表达就是这个意思吧。《帝国的毁灭》这是一部纪实性电影,逼真地反映了希特勒人生的最后12天,第三帝国最后的日子。广大小伙伴们也非常熟悉这部电影的片段,那就是元首的愤怒!
这是难得的一部真实反应希特勒的电影,不再像大部分影片一样把他标志化、脸谱化。也就是说本片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希特勒,他是个人不是魔鬼,虽然他犯下滔天罪行但是不代表他没有人性,事实上希特勒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只不过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所以这种真实也使本片被反法西斯主义者标上认同和拥护昔日纳粹的标签。事实上我个人认为本片并没有美化希特勒,只是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希特勒而已,另外片片中的苏联人也没有丑化,我感觉苏联人也不是什么好东西。
这部电影虽然整个描写希特勒但是并不是一部传记,它同时采用三个视角,从三个立场不同的人的角度来观察这一段时间的柏林,并且透过地堡内与地堡外这种空间上的差异,凸显出个人与体制、原则与后果之间存在的巨大反差,将影片的思想高度从人物传记提升到对战争、爱国精神和集权制度的反思层面。
意大利
《美丽人生》
和《辛德勒名单》一样,讲述犹太人、讲述集中营但是影片的角度完全不一样。《辛德勒名单》是灰暗的是压抑的,而本片是温暖的,充满希望的,它真正感动人心之处在于揭示了人性中共通的美好的一面,将人性中的光辉用一种沉重的浪漫融化于含泪的微笑之中,人生的美丽在于那暗黑中闪烁的希望之光。
电影的前半段是男主角追基多女主角多拉的过程,直到两个人生下了儿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这时候纳粹来了,他们被投放进了集中营,但是整部影片的基调并没有变,在接下来苦闷,甚至残酷的日子里,奎多一直在儿子面前乐观,微笑。他跟儿子捉迷藏,带着儿子跟德国小孩混在一起吃饼干,把纳粹种种残酷的迫害犹太人的手段当做游戏规则告诉儿子:搬东西,做苦力,毒气浴,焚烧......这种种残酷与黑暗都被奎多巧妙的谎言所掩盖,儿子一直快乐的成长,一直不知道自己所处的是一个多么恶劣的时代。到最后为了及时通知妻子胜利即将来临德军要在撤退前毁灭一切的消息让妻子及时逃跑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当他走过垃圾桶的前,对着垃圾桶里的儿子眨眼,那一刻写满了慈爱和不舍,像小丑一样踏着正步走过去,临死前还不忘记逗孩子笑.....
这是一部非常非常好的影片,我只想留着眼泪看完它。
《西西里的美丽传说》很多年前看这个片子的时候还以为是色情片,但是莫妮卡·贝鲁奇的演绎却并没有让我感到色情的意味,那忧郁和深邃的眼神与惊人的美丽总让我痛心。
有些人在本片中看到了政治,有人看到的战争,有些人看到了色情,我却只看到了美。这是一部美丽的传说,而美丽只是一个传说,世界上有太多的东西来戕害美、摧残美,美丽就是罪啊!
这部影片还是自己欣赏为好,这里就不再多说了,仁者见仁,淫者见淫。
中国
《血战台儿庄》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电影暴露年龄系列,当时还很小,情节基本上都不记得了,只记得打的特别厉害,鬼子好凶残,战争场面非常震撼。后来长大了又重新在看了一遍感触颇深啊。
这部电影做到了难得的客观。抗日战争上我们确实是打的很惨的,将领们在那时候自己打自己的小算盘也是很正常的,这部电影把这些拍出来了,而让人惊奇的是,很多片子竟然不敢把这些拍出来。这部影片第一次没黑蒋介石,第一次让国民党以正面形象出现,没有矮化丑化日寇,让鬼子第一次说日语可以说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国产战争题材电影。在反法西斯胜利之际推荐大家一定要看这部电影。
推荐电影限于时间与篇幅很多好的二战影片就没法写了,我在这里就直接推荐了。俄国电影与日本电影一个政治性太强,另一个总是美化战争,为自己的战争罪行开脱。《最长的一天》该片讲述了诺曼底登陆的第一天所发生的事件,分别从盟军和德军双方面的角度同时描述诺曼第登陆这一历史战役的来龙去脉。《纽伦堡大审判》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对欧洲轴心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领袖进行数十次军事审判。由于审判主要在德国纽伦堡进行,故总称为纽伦堡审判。本片在审判类型的影片中算是非常优秀的作品。《音乐之声》是二战电影中最经典的音乐剧,堪称经典中的经典。不可错过的佳作。《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与《桥》非常经典的南斯拉夫电影,小的时候电视里总放,不容错过的经典。《虎口脱险》经典的二战喜剧片,伴随我从小到大的法国电影。《你逃我也逃》ToBeorNottoBe
二战经典喜剧片,冒充希特勒进行大逃亡非常有趣。看过的人对于生存还是毁灭一定会懂得~~
----------------
by:大漩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