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插花大师王绥枝插花工作室
6月23日下午,记者拜访了才从日本交流回国的王绥枝。在王绥枝的个人工作室里,记者记录了一件插花作品从材料的准备到最终完成的整个过程。这件制作时长约一个小时的作品,是王绥枝以6月15日在日本东京举办的第三届“中日韩插花艺术交流会”上演示的作品为基础复制而来。“中日韩插花艺术交流会”是由日本NPO法人RBA国际、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韩中文化经济友好协会、东京中国文化中心共同主办的一场以插花艺术交流为主题的活动,王绥枝作为中国插花师的代表前往参加。
这件取名为《采得芳菲映华堂》的作品,是一件现代与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相结合的作品。它通过大约十种花材组合,营造出了一副游人春天春游后,采得满篮芬芳的景象。王绥枝在设计这件作品时,仿照唐代插花与挂画相结合的形式,挂画作品为清代画家高其佩的《桃花白头图》。画的主题是春天,花也是春天,花画相得益彰。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一般的鲜插花作品的大约保存时间仅3到5天。作为时间性比较强的一种艺术形式,它所吸引插花者的不仅仅是作品最终的完成,更在于创作一件作品的过程之中。王绥枝的这件作品通过多种花材的使用,想要达到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结合的自然景观的效果。
这件作品是以春为主题,而同样对应的其他季节作品均有不同的景观效果。比如,春天是明媚的,以粉红色、黄色、白色、绿色为主;夏天是艳丽的,以类似红色、绿色这样浓重的颜色为主;秋天的主题是丰收,则以橘红色、褐色、金黄色为主;冬天多以灰绿、白雪、红梅为创作基调。
插花将自然材料升华为一种有意境、有内涵的花卉艺术品。中国传统插花已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那么,中国传统插花有什么特点呢?据王绥枝介绍,有四大特点。第一、中国传统插花的造型源于自然;第二、中国传统插花注重线条美;第三、中国传统插花讲究文化内涵与意境;第四、中国传统插花注重整体美,和环境协调相处,对环境起到烘托和点睛作用。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源远流长,然而现代插花艺术也对我国花艺界产生了较大影响,尤其在现代年轻人当中广受欢迎。现代插花注重架构式设计,强调的是人工美,常用手法包括编织、捆绑、扎结、粘贴、串联等,通过这些技法,改变原来植物的形态,达到求异的效果。
现代花艺的张力比较大,可以根据空间结构无限放大。花艺设计可以通过结构搭配来满足设计的要求,使之更灵活,造型更丰富,手法更多样。但目前有的花艺作品过分突出硬装结构,王绥枝认为插花不应舍本逐末,还是应该回归本身,现代花艺还应以植物材料为主,而不应以硬质材料为主来表现内容。但有些作品过分突出了硬装结构。年轻人在学习西洋插花的同时,也有很多人认识到了解和学习到中国传统插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们很多人对学习中国传统插花表现出了极大兴趣和热情。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博大精深,只有将“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相结合才是中国插花的发展方向。
插花,既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爱好
生于年的王绥枝,年开始从事插花花艺工作,曾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副秘书长、北京插花花艺协会秘书长、北京插花艺术研究会副会长,现任中国插花花艺协会理事,中国插花花艺大师。
王绥枝曾多次参加重大国事花艺布置活动,如毛主席,周总理,朱德委员长及小平同志治丧活动的花艺布置,参与了年、年及、、、、年天安门广场国庆巨型花篮的设计及指挥施工。
曾担任,年广州亚洲杯花艺大赛监委,年北京奥运会颁奖花束主设计工作,年第七届花卉博览会的北京室内馆的花卉布置的主设计工作,年台湾洲际杯花艺大赛监委。年担任北京市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首届插花职业技能大赛的高级裁判并担任总裁判长。
年3月在香港举办的国际花展北京展区荣获金奖,王绥枝任这一项目的主设计。年5月参加了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筹委会组织的,为年举办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宣传周的推介活动,特邀赴意大利米兰做了现场插花表演。自年从事插花花艺工作以来,多次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插花交流讲座及赛事活动。
最早是年,新时期的插花刚刚起步,当时商业插花居多。年王绥枝被建设部公派去德国学习,在德国学习了欧洲西方插花技艺。在年首届北京市插花大赛上,王绥枝以《理解》《人生》两件作品分别获得一等奖和二等奖;当时王绥枝共参赛六件作品,五个获奖,总分为所有选手中最高分。获得二等奖的作品《人生》寄托了当时王绥枝对人生的看法,两只马蹄莲垂直插于容器中作为最高点。三朵粉色的康乃馨作为焦点,配有曲折回绕的龙爪枣插于右侧,白绿色的花叶芋置于瓶口左侧,小白菊和蓬莱松作为填充花材。
花器选用了紫红色的蒜头瓶。整个作品富含寓意,蒜头瓶象征着人生的基础要扎实;曲折的龙爪枣象征着人生道路是曲折的,不是青云直上。笔直的马蹄莲说明,人生要有向上和奋进的精神。粉色的康乃馨象征着作者本人。整个作品的寓意是作者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向往,对未来美好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理解》选用花材,主花是两个红掌,两片红掌象征着两颗红心,这个作品的关键在于命题意境深邃。据王绥枝介绍,如果这件作品取名《两心相依》《心心相印》,也是可以的,但是它们只限于二人世界。取名《理解》寓意更含蓄、深邃。两颗心相通才能理解。同事之间理解,则工作顺心;家人之间理解,则家庭美满。这一作品的寓意是:理解是事业成功、人生幸福的桥梁。最终这件作品荣获一等奖。30年过去了,王绥枝现在回想起当时自己做出这两件作品完全是自己内心和情感的表达,这两件作品是她无数件作品中的最爱。她说,有机会将再次复制这两件作品,回应自己的年轻岁月。
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插花大赛,当时比赛的大题目是《秋》,规定可以自拟小题目,王绥枝以作品《博士的喜悦》获得大赛大奖。这组命题中,有些写景的、有写实的、有写意的。起初,看上去《博士的喜悦》与《秋》并没有直接的关联。王绥枝以知识和精神的丰收为主题,写意比写实更难,意境高远。写意的作品内涵的表达,要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王绥枝说,她从不揣摩评委的心思,投其所好,而是将自己所要表达的内容、情感置于首位,发挥自己最好的技艺来完成作品。她说:“一定要对自己有信心”。最终,在这组比赛中,大奖由中国和外国共四位插花师分别获得,王绥枝便是其中一位。王绥枝多次在国内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她参加的比赛中多数作品都能获奖,反映了她深厚的技艺功底。
《人生》这件作品,在30年后看来,王绥枝感慨颇多。如今她确实走过了人生中那些艰难岁月,但是没有被困难压垮,她始终认为自己道路正确,并坚持至今。热爱花艺,从未放弃。如今,在重大的国事活动中,王绥枝多次凭借自己的才能做出了诸多贡献。从广为人知的小平逝世插花布置到担任年奥运会运动员颁奖花束的主设计,她的插花水平赢得了广泛的认可。她说:“我这辈子就干了插花花艺这一件事。从年开始,从来没有改过行,到年退休。退休当天又接受回聘,一直到现在。插花,既是我的职业,也是我的爱好。”
工匠精神在她身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只是她,这也是多位插花大师一生的写照。
创作《采得芳菲映华堂
这次插花作品的花器是由一个横向和一个纵向的花篮组成,花篮是现代的造型但是却从中加入了中国传统元素的纹饰。因为花篮本身是木质而无法盛水,所以在制作之初便需要使用塑料纸包起花泥,而花泥正是西式插花常用的材料。花材在此之前已经准备完毕,接着便是王绥枝开始展示大师技艺的时刻。
作为一个插花师,在开始插花之前需要构思,包括想要表达的意境或者内容,接着进行构图设计。花材的选择便是是根据构图的需要。换言之,在拿起花材的那一刻,插花师需要做到“成竹在胸”。这件作品需要木本的花材做骨架,所以选择了南天竹。
插花讲究插完一种花材再插另一种,极少有回环往复的情况。王绥枝使用的第二种花材是假龙头花,又名随意草。在这件作品中使用随意草作配材是因为它的线条性。然而大家所不了解的是,随意草也曾在年奥运会获奖选手颁奖花束中作为主要花材使用,取其谐音“随意”,希望运动健儿们“遂心如意”,如愿以偿获得最佳成绩。取意,也是插花创作中的一个原则。而王绥枝正是年奥运会颁奖花束的主设计。她的每一次插花的动作,都是多年经验所得。每个动作都恰到好处,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插花的构思、构图固然重要,但是如没有娴熟的技巧同样不能表现一件作品最佳的效果。
依据构图,在花材的安排上讲究“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第三种花材选择的是亚洲百合,把它放于焦点位置。
第四种花材是鹤望兰。在花材里,一般它象征着长寿,取意“松鹤延年”。然而在这件作品里它象征着春天百花开放,百鸟争鸣。鹤望兰作为这件作品里鸟类的形象出现。
第五种花材,是粉红色的月季。月季象征美好,粉红色使得春景更亮丽明艳。以上是几种主花材,配有不同形状的叶材,如带状的龙尾兰和独特形状的龟背叶,及翠菊等,使得作品更生动,更突出春天生机盎然的意境。
选花材有“依形选材”与“以意选材”两种标准。花的颜色选择,也有一定讲究,诸如要注意深浅搭配、层次变化。在作品创作过程中随时检查,发现有不合适的之处,也要进行调整。
王绥枝参加过多次不同级别的插花大赛,身经百战,但仍然认真对待每一次的创作,每次比赛她直到结束前的最后一刻才离开。除了参加赛事活动之外,平时王绥枝对于插花花艺工作,及完成历次重大花艺布置任务。都是如此的认真严谨,她不仅对自己是这样,对自己的学生和团队同样也是这样要求的。她四十多年的花艺工作历程,让她与插花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
摄影:何健勇
编辑:刘平
往期精彩文章回顾:
如何用手机拍出好的园林风景?
首都园林绿化故事怎么讲最动听?
现场直击
那个卖象牙的!你给我站住
这个夏天去哪耍?延庆七万平米百合花等你赏玩!
智慧园林:让每一颗树都登上“云”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