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公安部门对于酒驾及醉驾的治理,人们的意识逐渐提高,尤其逢年过节更是把“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这句话常挂在嘴边,可以说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然而同样暗藏风险的“药驾”,却常常被人忽视。
药驾指驾驶员服用了某些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后依然驾车出行的现象,服用之后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因而很容易酿成祸患。下面一块了解一下那些常用药物可能会影响安全驾驶。
1.感冒药:常用感冒药中多含有抗组胺成分,它是人体内的一种活性物质,在过敏原的刺激下,机体释放出组(织)胺,造成种种过敏症状。抗组胺药,是用来抗过敏的。既大多数复方感冒药中都含有抗过敏成分(氯苯那敏、苯海拉明),也含有镇咳药(如右美沙芬),这两类药物都会引起很强的嗜睡作用,用药后避免开车。
2.镇咳药:有一些中枢性镇咳药,比如可待因、喷托维林、苯丙哌林等服用后引起视觉障碍或者致疲劳倦睡作用,可能影响到思维与操作的敏捷性。
3.镇静催眠药物:这一类药物对于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如,安定、氯硝安定、佳静安定、苯巴比妥等这类药还往往有后遗效应,因此停药后短时间内也不宜驾车。
4.抗组胺药:就是抗过敏药,包括第一代的H1受体阻断药(常见的有苯海拉明、氯苯那敏)会出现镇静、嗜睡等作用;第二代的H1受体阻断药(常见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虽然不宜透过血脑屏障,但对于药物比较敏感的患者,依然会出现上述嗜睡、注意力分散等症状。
5.精神类药物:抗精神病药物(常见氯丙嗪)都存在一定的嗜睡作用,;抗抑郁药物,比如丙咪嗪、舍曲林、多赛平等,会引起嗜睡、反应迟钝,甚至共济失调、步态不稳等运动障碍症状,严重影响驾驶安全。
6.解痉药:阿托品、山莨菪碱、颠茄片等解痉药物可以阻断胆碱受体,使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松弛,有扩瞳作用,导致视物不清,影响视力。
7.降压药:如甲基多巴、利血平、硝苯地平等,有引起嗜睡、头痛、眩晕和低血压反应等,不利于驾驶安全。
8.保健品:人参、西洋参制剂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但大剂量长期使用时,容易出现欣快、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意识混乱等神经系统症状。
+
防范措施
1.看病时,主动表明身份:“我是司机”,或“我开车上班”。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
2.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或是商品标签,特别是“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等。
3.等药效消除得差不多后,感觉头脑清醒和反应力正常后,再开车。
4.服用以上药物时,谨记“开车不吃药,吃药不开车”。
扫码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duoa.com/jdffz/6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