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基多  > 加的夫发展 > 正文 > 正文

满满的回忆80年代的国产动画片,大港人

  • 来源:本站原创
  • 时间:2020/9/29 10:06:19
白癜风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941620.html

今天来一波“回忆杀”!80年代的动画片,你看过几部?你最喜欢哪一部?赶紧来看看~

《阿凡提的故事》

最初只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年发行的一部木偶动画电影,取材于流传已久的维吾尔族民间传奇人物阿凡提,后来导演曲建方又陆续设计了基于人物的系列故事,最终形成十几集的动画系列片。每集的基本故事线都是聪明善良的小人物阿凡提,捉弄愚蠢坏蛋巴依老爷。影片美术设计采用大线条、块面积的粗犷笔致,并用较强光线和大量暖色调,形成浓郁的西域特色,再加上人物夸张的造型、幽默的对白,塑造了一个“爱管天下不平事,要为穷人出口气”的理想化人物。阿凡提的机智和幽默,让人留下深刻印象,其人一琴一驴畅游天下的形象,也在当时的儿童心中,无意间播下自由的种子。

《三个和尚》

一部18分钟的短动画,曾获柏林银熊奖,也是中国电影百年的一百大作品之一,由徐景达、马克宣担任导演,包蕾任编剧。“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民间故事家喻户晓,本片在这一耳熟能详的故事基础上有一定新编。它首先展示了“没水吃”这一传统结局,随后笔锋一转,让三个和尚在面对灾祸时又团结起来,找到相互协作的出发点和工作方式。片中金复载的配乐尤被称道,采用即兴配乐的形式,音乐和节奏完美贴合。整部片子的美术风格非常简洁,不用对白,画面三个人物采用饱和度很高的中国画色彩,单线平涂。在场景造型上也参考了一些中国传统的绘画技法,如绘有山、水、庙的大全景是很典型的水墨山水风味。影片把西方动画片的现代漫画手法,巧妙融合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绘画风格中,因此在国际上很受欢迎。除银熊奖之外,这部片子还获得了第四届欧登塞国际童话电影节银质奖、第三十二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短片比赛银熊奖、葡萄牙第六届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最佳影片奖、菲律宾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厄瓜多尔第七届基多国际儿童电影节荣誉奖。

《九色鹿》

由钱家骏、戴铁郎担任导演,潘絜兹任编剧,根据敦煌壁画《鹿王本生》故事改编:九色鹿经常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在帮助过弄蛇人后,弄蛇人向国王告密出卖九色鹿,九色鹿用神力化险,弄蛇人受到应有报应。

古代,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波斯商人的骆驼队因遇风沙袭击而迷路,忽然出现一头九色神鹿给他们指点方向。九色鹿回到林中,听见有人呼救。原来一个弄蛇人在采药时不慎落水。九色鹿忙将他驮上石岸。弄蛇人感恩不尽,九色鹿只求他别将遇见它的事告诉别人,弄蛇人连连答应,还对天起誓。波斯商人到了古国皇宫,与国王谈起沙漠中的奇遇,谁知王后听了,执意要取九色鹿皮做衣裳。国王无奈,张贴布告:捕到九色鹿者给予重赏。弄蛇人见利忘义,向国王告密,并设计将九色鹿引入包围圈。当他假装再次落水,神鹿闻声赶来救他时,守候的武士们就万箭齐发。谁知九色鹿发出神光,利箭都被化为灰烬。九色鹿向国王揭露弄蛇人忘恩负义的丑恶行为,国王深为不安。弄蛇人吓得胆颤心惊,连连后退,跌进深潭淹死,恶人终究得到应有的惩罚。当年看这部片子的时候,从人物形象和用色上都感觉到了一种异域风情,原来此片采用了敦煌壁画的形式,具有中国古代佛教绘画的风格。而弄蛇人忘恩负义后的丑恶嘴脸,和九色鹿安详的神态和神圣的威慑力,给许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猴子捞月》

一部剪纸动画片。导演周克勤针对儿童观赏的心理特点,采用简单、明快、生动的样式格调,让该片在今天看来,仍不失强烈的儿童情趣。《猴子捞月》井里有月亮的影子,猴子们以为月亮掉到井里了,他们就想办法,依次倒挂起来,想把.月亮捞上来,因为井里是月亮的影子,所以结果什么也没有捞到,月亮仍然在天上。从这个故事中我们要知道遇到事情一定要动脑筋,多思考,要做好调查研究,不要别人怎么说就不加思索地怎么做。

《天书奇谭》

一部在当时看来很新鲜的动画长片。它并非改编自中国古典文学,最初是英国的BBC提供了一个剧本,想与上美厂合拍,后经包蕾与王树忱两位编剧的改写,形成《天书奇谭》,算是一部中外合拍项目。所以,在正片中,我们看到《天书奇谭》虽然视觉元素很中国,但它的剧情有西方色彩。

天庭有珍奇书籍“天书”,被锁在石龛门里三千年。看守天书的袁公对天书的内容好奇不已,他乘无人之际,偷偷拿出观看。原来,天书上记录了一百〇八条法术,袁公偷偷下凡,把天书上的内容刻在石壁上。但本意造福人类的袁公此举却触犯了天条,遭到了玉帝的惩罚。炼丹炉里的仙丹不慎被三条狐狸偷吃了,她们变成精下凡骗人钱财,还假扮仙姑和官府勾结,欺压百姓,祸害人间。袁公便指引天赋异禀的蛋生——一个从蛋里跳出来的孩子修习天书上的法术,和狐狸精斗智斗勇,为民除害。

《黑猫警长》

机智勇敢的黑猫警长侦破了一个又一个案件,保卫了森林的安全。人物表情刻画得极好,故事情节也特别适合儿童的心理。

本片于年获广播电影电视部—年优秀影片奖,其中第一集曾于年获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金牛奖优秀影片奖、第四集获首届中国儿童少年电影油娃奖优秀影片奖。

《葫芦兄弟》

《葫芦兄弟》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原创出品的十三集系列剪纸动画片,是中国动画第二个繁荣时期的代表作品之一,已成为中国动画经典作品。该动画于年1月在CCTV-1播出,讲述了7只神奇的葫芦,7个本领超群的兄弟,为救亲人前赴后继,展开了与妖精们的周旋的故事。

《邋遢大王奇遇记》

根据连环画改编。主题曲中“小邋遢,真呀真邋遢”几乎那个年代的儿童人人都会唱。这部作品被视为脑洞大开、敢想敢画、剧情魔幻,夹杂了对社会价值观的微妙讽刺。动画片场景发生在古墓,出现了很多带有中国风色彩的泥塑。为了追求逼真效果,当年主创们还专门赶赴河南、陕西等地,实地参观了大量古墓,最终形成动画片中令人印象深刻的老鼠王国。《邋遢大王奇遇记》创造出一个不太一样的主角,邋遢大王是一个浑身缺点的小男孩,不讲卫生,贪玩,不爱学习,留着爆炸头,穿着喇叭裤和海魂衫。但是,这一主角形象新鲜有趣、贴近儿童,是对以往国产动画中一身正气的主角形象的一次颠覆。

《舒克和贝塔》

改编自童话大王郑渊洁的小说。主要讲述两只小老鼠舒克和贝塔,原只不过是两只最普通、最卑微的小老鼠,但自从掌握了开飞机、坦克的技能后,它们一下找到了自我价值。两人随后开着飞机和坦克帮助他人,战胜海盗,开始了多姿多彩的冒险之旅,最后甚至保卫了人类和平。

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于年10月13日在中央电视台首播,曾获得第四届中国儿童“童牛奖”优秀美术片奖。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

衍生了无数中小学生起外号灵感的一部动画片。总共三部,集,算是很长的动画系列片。主人公是具有典型中国特色的一家三口,活泼淘气的大头儿子,耐心温和的小头爸爸,以及美丽贤惠的妈妈。故事的原作者郑春华曾获得中国作家协会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和上海儿童文学园丁奖。这是一部比较温暖的动画片,人物塑造虽然较扁平化,但里面的故事,在日常生活的零乱、琐碎中,拍出了色彩,也蕴含了亲子交流的教育意义。有一集,小头爸爸忙于工作,疏忽了与大头儿子的交流。动画片展示从最初爸爸不理解孩子的奇怪行为和想法,大发雷霆,到最后,爸爸进入儿子的内心世界后,发现儿子故事里的怪兽原来是发怒的自己,由此教育家长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不要用家长的身份压制幼儿。

《宝莲灯》

该片根据同名中国神话改编,讲述了沉香历尽艰辛拜师学艺,最终通过宝莲灯打败舅舅二郎神救出母亲的故事。

END

原价9元

现价元抢购

??识别下方海报


本文编辑:佚名
转载请注明出地址  http://www.jiduoa.com/jdffz/57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任何图片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Copyright © 2012-2020 基多 版权所有



    现在时间: